基地位置的选取直接影响资源获取效率、防御能力及后期扩张空间。首先需分析星系地图中的资源分布,优先选择金属、晶体、重氢三类资源富集区域,尤其是中小型矿点密集的引力平衡区。资源等级并非越高越好,需结合自身工程舰容量与采集效率,避免因高等级矿点储量过大导致频繁往返运输。

基地选址需兼顾战略纵深与同盟协同。理想位置应处于同盟控制范围的衔接地带,既能依托盟友形成联防,又保留独立发展空间。避免将基地直接暴露在敌对势力高频活动区域或交通要道,这类位置易成为战争焦点。同时需预留至少两个前哨站建设空间,用于资源对接或战略转移。迁移前务必通过扫描功能确认周边是否有未激活的野怪刷新点或高辐射区。
前哨指挥中心需达到5级才能实现资源对接,因此选址时要确保目标矿点与基地形成三角形稳定布局,最大化覆盖高价值资源。采矿平台可节省计划圈并提升10%-30%采集效率,但仅限本同盟成员使用,需提前与盟友协商矿区划分。连接矿点时注意系统机制:只有基地迁移至连接后的前哨站位置才能激活产量加成,但会永久占用该矿点。

当原有资源枯竭或战区形势变化时,通过前哨站实现快速迁移。迁移操作需满足基地等级4级以上、目标点建有前哨站指挥中心、工程船待命三个条件。注意观察星系势力变化,若所在区域成为主要战场,应及时向同盟腹地或资源再生区转移。迁移后立即用工程舰回收废弃前哨站以节省指令点数。

基地半径5AU内应有至少一个天然障碍物如小行星带,可延缓敌方舰队行进速度。避免将基地置于引力紊乱区边缘,这类区域会削弱防御设施效果。定期用探测器扫描周边50AU范围,及时发现潜在威胁。若被迫处于交战区,优先升级区域防御指挥中心并部署封锁舰队。
最终确定的基地位置应是资源收益、战略安全与发展潜力的平衡点。每次迁移消耗大量动员令与资源,故前期规划比后期补救更有效率。通过持续观察星系动态与同盟战略,逐步优化位置选择,形成可持续的星际拓张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