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攻城后,首要任务是评估损失并迅速稳定局势。立即检查城池耐久度、资源储备和兵力损耗情况,优先修复城墙和关键防御设施。通过调动预备兵快速补充兵力,同时将剩余资源集中保护或转移至安全区域。应避免盲目出击,而是利用闭城功能争取喘息时间,闭城期间无法被攻击但也不能主动出击,合理利用这段时间重整旗鼓。同盟成员的支援至关重要,及时请求盟友提供资源援助或协防,为后续反击奠定基础。
反击的核心在于精准情报收集和战术调整。通过战报分析敌方攻城部队的兵种组合、武将技能及器械配置,针对性调整守军阵容。若对方依赖骑兵突击,可部署枪兵主力的驻防队伍;若敌方以器械为主,则优先派出高机动部队拦截。同时利用箭塔、拒马等防御建筑延缓敌军推进,尤其在关键路径设置多重障碍。侦查敌方主城位置和资源分布,为后续反击路线规划提供依据,确保每一步行动都有明确目标。
资源与兵力恢复后,可选择两种反击路径:直接夺回城池或打击敌方战略要地。若敌方防守薄弱,可集结主力部队配合器械攻城,注意优先清除外围营帐和调动点以切断援军。若正面反攻难度较大,可采取游击战术,派遣高机动部队骚扰敌方资源地或分城,迫使对方分散兵力。同盟协同在此阶段尤为关键,联合盟友发起多线进攻,通过夹击或声东击西策略打乱敌方部署。
在主城周边建立分城或要塞群,形成梯次防御网络,确保单一据点失守后仍有反击支点。升级烽火台和瞭望塔扩大警戒范围,提前预警敌军动向。定期演练防守反击战术,例如模拟敌军进攻时如何快速调动驻守队伍,或利用地形优势伏击敌方器械部队。通过持续优化防御布局和战术响应,将被动防守转化为主动制敌的机会。
通过频繁调动部队制造假象,或公开宣称攻击计划扰乱敌方判断。保持同盟内部通讯畅通,实时共享敌方动态并制定统一行动方案。若成功反击,可进一步扩大战果,例如占领敌方关隘或资源州要道,压制其发展空间。最终目标是通过系统性反击瓦解敌方攻势,同时巩固自身防御避免再次陷入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