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是远距离兵力投送的核心手段,但面临敌方海上力量拦截、空中侦察威胁和资源调配等多重挑战。运输船应优先装载重型装备如坦克和自行火炮,轻型单位则通过空军基地的运输机转移,两者结合能最大化运输效率。舰队编组需以巡洋舰为核心护航力量,提前清除航线上的敌方港口和舰船,运输船队与主力舰队需保持安全距离,避免遭遇突袭时全军覆没。
燃料、弹药和食物需按运输距离的1.5倍储备,避免因意外延误导致补给中断。建造港口时应优先升级防御设施,配备高射炮和雷达站以应对空袭。运输过程中需实时监控海域天气变化,阴雨天气虽能降低被侦察概率,但会延长航行时间并增加触礁风险,需通过侦察机提前标记危险航道。
通讯指挥体系对大规模海运至关重要。建议采用多层次指挥链,主力舰队、运输船队和空中侦察单位需分配独立频道,当主通讯被干扰时可切换备用频道。运输船队内部需设置应急响应机制,遭遇攻击时立即分散撤离并向最近友军基地求援。联盟合作能显著提升安全性,可协调盟友在关键海域建立临时补给站或佯攻牵制敌方主力。
重型装备装载时需平衡船只重心,超载会导致航速下降20%以上;运输机群应采取波浪式补给策略,保持至少三分之一飞机处于作战状态;航线选择需避开常见伏击点,夜间航行配合烟雾弹使用能有效降低被发现概率。若遭遇不可逆损失,应立即放弃运输任务保全剩余兵力,避免陷入持续消耗战。
抵达目标海域后,运输船队应在护航舰队建立安全区后再卸载部队,优先部署防空炮和侦察单位构建临时防线。若目标区域已被敌方控制,可采用蛙跳战术,将部队分批投送至邻近友军港口再陆路推进。战后需评估运输损耗,优化舰队配置和航线方案,为后续行动积累经验。